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叫朱重八 > 二 李善长

二 李善长(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百姓怕两灾,一是天宰,二是兵灾。

因为这两灾,要你的命,你还没地方说理。

昨夜红巾进城开始,家家户户房门紧闭,赶紧藏好粮食银钱,还有家里的大闺女小媳妇。

只是百姓想象中的兵乱没来,除了大军进城时发出些声响外,这夜晚和往常一样。

而且,还有巡夜的更夫,沿街敲锣。

“红巾军替天行道,淮西子弟兵,只杀贪官污吏,不伤乡亲父老,与民秋毫无犯……”

百姓恨这大元朝不拿他们当人,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但同样也恨造反的不拿他们当人,烧杀抢劫祸害地方。

突然间拿刀的说不伤百姓,尤其是淮西子弟四个字,顿时让人心里安定许多。

清晨,百姓们战战兢兢的推开房门,街面还和往常一样。只是时不时的有带着兵器的红巾士卒,到处张贴告示。

有胆子大的老人,凑到告示前面张望,上面的文字不像官府写的那么文绉绉的,通俗易懂。

“各位乡亲父老,俺们造反是因为官府不给活路,实在活不下去了。俺们造反是为了杀出一个盛世,人人有屋有田能吃饱。俺们的刀枪只对朝廷贪官,不对百姓。大伙该咋过日子就咋过,外甥打灯笼,照旧。若有百姓受到欺辱,大营就在县衙,大伙可以告状。”

落款,濠州红巾左军指挥朱五。

许多百姓读着这样的安民告示,不由得笑了出来。告示写的,就好像唠家常一样。

这也是朱五的手臂,告示这玩意就是安定民心用的,写那么多废话没用,越简单学好。

所以昨夜进城之后,他信手写几笔文字,就这么着。

殊不知李善长看到之后,心中又起波澜。

这位年纪轻轻的指挥使,郭大帅的义子,真人杰也。告示中那句人人有屋有田能吃饱,胜过千言万语。

比红巾唱的那个杀尽天下不平强多了。老百姓不在乎平不平,在乎的是自己的肚子。

这句人人有田能吃饱,简直道尽天下民心。

一位商铺老板看了告示之后,又看看告示边上标枪一样站着的年轻士卒。

笑道,“军爷,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那还有假?”士卒大声回道,“昨晚上,俺五哥就给俺们训话。那啥,进了城都给我夹着尾巴做人,赶欺负百姓抢东西,捣蛋黄子挤出来喂苍蝇!”

围观百姓一阵哄笑,这士卒说的活灵活现。尤其是嘴里的淮地口音,听了亲切。

有人问道,“后生,恁是哪的人阿?”

“俺家钟离的。”

“咦,俺外甥女嫁到那了,你认不认识老张家……”

……

“县衙银库有官银七万两,铜钱三万吊。”

“粮库有粮七千担,盐八百斤。”

“生铁料子三千斤,牛皮一百三十张。”

“有马骡等牲畜三百匹……”

朱五坐在县衙外院的一处小楼上,内院还给原来的县令拄着。

视线中县衙旁边的原来军营里,弟兄们正热火朝天的搭建房屋,嘹亮的号子震耳欲聋。

身前,几个县城的小吏恭敬的报账。定远虽小,物资却不少,别说他这千把人,再来几千人也能养活。

只是那些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看起来实在脑袋疼。可是他身边除了席应真,一个认字的都没有。

朱五眼珠子转转落到边上静坐的李善长身上,昨儿自己嘴快,说请人家当随军书记,人家当真的,一大早就来报道。

蓝玉都收了,也不差他一个。有才不要大逆不道,收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席应真老道不知怎么就看李善长顺眼了,说了不下十遍,大才。

随后又吧唧吧唧嘴,就是面相不好,命苦了点。

小吏报完了账,见朱五不说话也不敢吱声,两人偷偷的给李善长打眼色。

“敢问将军,如何处置县里这些财货?”李善长慢条斯理的问道。

“李先生!”朱五琢磨着如何称呼李善长,不管咋说他毕竟是第一个,投靠过来的读书人,必须优待。

“不敢当先生二字,将军唤俺的字,百室便可!”李善长纠正道。

“老李!”朱五想了一个你那么别扭的称呼,“城里铁料太少,我拨给你一万银子,你去筹集铁料招募工匠,有多少要多少。”

“将军要打造兵器?”李善长问道。

朱五点点头,兵器还好说主要是甲,官军的弓箭厉害。若是弟兄们都有铁甲,不至于死伤那么多。

而且如今好不容易有钱了,火炮的事必须安排上。一想到官军的土台子,甚至以后要面对的攻城云梯,楼车。朱五就牙痒痒,要是有炮,一炮就能给他们打成零件。

谁知李善长却似乎不太赞同,“将军,定远城中财物虽多,可也不能怎么用,一下就一万两?将军可知道,这钱能买多少粮食吗?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谍影凌云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堡宗别闹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诸天大明联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