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明小人物 > 第一百零七章 简在帝心

第一百零七章 简在帝心(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弘治十三年九月初十,北京城,紫禁城内。

此时已是深秋,一股寒流突袭北京,气温骤降。这个时代小冰河期已经开始,冬季一年比一年来得早,也一年比一年冷。即便是三伏天也没有往年那么炎热。

紫禁城内,一场寒流伴随着大风刮过后,枯黄的树叶便纷纷飘落。神宫监的宦官们一大清早便开始提着扫帚对宫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清扫。

今天是旬休的日子,但难得不用早朝的弘治皇帝依旧还是早起,这对他来说已经形成了习惯,无论何时睡下,只要到了卯时,便会自动醒来。

年轻时候的坎坷经历,使弘治皇帝的身体一直不好。宦官们也知道他经常偶感风寒,寒流一来,他们就把东暖阁的炉火烧得旺旺的,等着皇帝到来。

弘治皇帝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无论是否工作日,每天早朝后都会准时来到东暖阁办公。

而在东暖阁里,几个内阁大学士往往都会早早地在此等候,君臣之间,早已有了难得的默契。

熟悉的君臣之间无需太多的虚礼,弘治皇帝坐下,面容间还有一脸的疲倦。可他抬眼望去,看到年迈的李东阳,却忍不住关切的说道:“李师傅,你年纪老迈,身子要紧啊。”

李东阳苦笑道:“老臣已经年迈,所以一心想为朝廷发现治世能臣。近来莒州知州梁文盛奏报甚多,从奏报上莒州自梁文盛上任后,变化甚大,政绩颇为突出,今天我专门挑出他的奏折议一议。”

弘治略一沉思,接着问李东阳:“梁文盛这个人我有些印象,今年从河南调任到山东的对吧?”

“正是,当时莒州知州去年离任,知州一职空缺一年有余,州内盗匪横行。因盛文盛在河南延津剿匪成绩卓著,故吏部调任他去了莒州。”李东阳说道。

此时内阁首辅刘健说道:“当时的莒州有灾民五六万之众,地方财政困难,匪盗横行,梁知州到任不到三个月便一一化解,可见此人是一位能臣干吏。”

谢迁这时问刘健:“刘阁老,我记得梁文盛并非进士出身啊。”

刘健面上不悦,对刘健说:“于乔啊,这能力大小,与是否进士出身并无直接关系。地方上很多一方父母官都是举人出身,照样干得不错。”

刘健是河南人,有人挑从河南出去的官员的不是,他当然不高兴了。

“刘阁老误会我了,我的意思是说我朝过于重视经史,殊不知,这经民济世之才,也是国家之根本。要不是王尚当初力主提拔,他到现在还是一普通吏,他的才干可能就此埋没了。这也是我朝人才的损失啊。”谢迁赶紧解释道。

坐在主位上的弘治皇帝颇有感触地说:“是啊,于乔说得有道理。我大明以科取士。可是呢,士人做了官,要为朕治理天下,靠经义中的文章,可办不成事,既要懂经史,又要精通杂学,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

李东阳说道:“陛下圣明,我今天来正为此事。前天我们内阁收到梁文盛的奏折。在奏折中他说在莒州有一生员要创立一座学院,叫职业技术学院,此学院并不是为科举而创立。而是专门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学院设立冶金、机械、土木、财经四个专业。他在奏折中请求朝廷给这个学院毕业的学生以生员的待遇。”

弘治皇帝说道:“给予生员待遇,这有违祖制啊。他有没有给出理由?”

李东阳回答道:“梁文盛在这奏折中说,从这个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后都要分配到州内各作坊担任管理之职,或州内各衙门充当吏员,他们都是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对州内民生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求给予生员待遇。”

弘治皇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刘阁老,你的意见呢?”

内阁三人都看过这份奏折,但如何批复他们却也拿不定主意。刘健也是犹豫不决,事到如今,陛下问起,他也

不得不回答。思索片刻说道:“此事古未有之,我朝历经一百二十余年,也未曾有过。如何批复,老臣也一时难以决断。不过刚才陛下说治理天下需要的人才既要懂经文,又要精通杂学,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老臣认为这个职业技术学院中所学的四门专业,可以归为杂学范畴。如果我们能找到粗通经文,而精通杂学之人,让其在自己擅长的杂学中发挥作用,不就可以人尽其才了吗?”

弘治皇帝答道:“刘阁老说得有道理,这么说你是同意梁文盛的奏请?”

“正是。”

弘治皇帝看向李东阳和谢迁:“你们两位呢?”

李冬阳说道:“我也同意刘阁老的意见。”

谢迁回答说:“陛下,我认为可以一试,但只在莒州作为一地试点,以观后效,将来再作打算更稳妥一些。”

弘治皇帝说道:“正合朕意,就按谢阁老的意见批复吧。”

于是两百名童生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下来。正是弘治皇帝的这一决定,莒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报名异常火爆。也正是从这一决定大明对工匠的待遇开始慢慢提高。

李东阳此时又说道:“陛下,梁文盛自到莒州上任以后,共上奏折四次,每一次的所报内容中都提到一位何志远的生员。老臣感到好奇,就派人去吏部查了一下这位生员的档案,发现他今年竟然不到十五周岁,考中生员那年不到十四岁。老臣认为此子以后必成大才。”

弘治皇帝大为喜悦:“我记得东宫侍读杨廷和是十二岁中举,此子要是明年能中举,与杨侍读也有得一比了。李师傅快说说那奏折中如何都提到他?”

李冬阳拿出奏折说道:“第一封奏折中梁文盛说他带领工匠发明了一种叫水泥的建筑材料,粘合效果堪比糯米,但价格非常低廉,目前正在作验证。如果此材料能长时间坚固如初,他向朝廷建议大规模推广。在此奏折中还说,何家的作坊安置灾民两万余众,大大节省了朝廷的赈济粮食。第二封奏折中,梁文盛采取他的剿匪建议,大获全胜,莒州境内的匪患一举剿灭。”

弘治皇帝夸赞道:“这么说这位生员不但能文能武,而且还善杂学,这样的人才不好找啊。其他两封奏折还说了什么?”

李冬阳接着回答道:“这第三和第四封奏折几乎是一起递到内阁的。第三封奏折上说的说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者也是这位何志远。第四封奏折上说何志远所在何家村如今有作坊六七家,人口两万余众。为保百姓安全,梁文盛奏请在何家村筑城。何志远联合周家用拍卖城中土地的办法筹集银两三百余万两,不需要朝廷一两银子,就可以将城墙修建完成。”

“哦?这么说这位何姓生员还懂得理财经商之道。这真是一个全面的人才啊。”弘治皇帝大为吃惊道。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木叶舞蹈家重生三国当皇帝重生之时代霸主活在崩坏世界三国之曹家逆子大魏春三国:开局截胡了大耳贼大唐之特种国师放开那只宝可梦反穿越调查局
返回顶部